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岳麓书院

春节假期,临时决定先陪妻子回娘家,然后借道回自己老家。于是经历了跨越4省多地的回家之旅。虽临时起意,没有计划,沿途探幽访胜,收获还是颇丰。

第一站是湖南长沙。以前多次经过长沙,都没过多驻足停留,这次不知怎得,非常想去岳麓书院看看,现在回想起来,可能是挂着那副著名楹联的大门太让人魂牵梦绕了,“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某一瞬,感觉那场景似乎多次出现在自己梦里,惊鸿照影似曾相识。

岳麓书院

图释:冲着门口的这幅对联去的,比较讽刺的是拍了非常多这个门口的照片,居然没有一张比较满意的。后来在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官网上看见一幅雪景下的岳麓书院照片,很惊艳,借用之。

岳麓书院坐落于岳麓山东麓,院以山名,山以院盛。岳麓山在湘江西岸,海拔不高,300多米,为南岳衡山72峰之一,据南北朝时的《南岳记》:“南岳周围八百里,回雁为首,岳麓为足”。(另文会写岳麓山,此处暂时略过)

湖南大学

现今的岳麓山下,有多所大学聚集,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以及中南大学。岳麓书院在湖南大学校园内,由湖南大学管理,并不归属于岳麓山风景区。公平的讲,无论是历史文化底蕴,还是自然景色风光。“麓山巍巍,湘水泱泱”都要比“白云山高,珠江水长”略胜一筹。

湖南师范大学校门

中南大学校门

毛主席题写的湖南大学校名

湖南大学校园内巨大的毛主席雕像。据底座上的石刻,雕像立于1967年

毛主席雕像特写

湖南大学校园

湖南大学校园

湖南大学校园

湖南大学校园

湖南大学校园

湖南大学校园

湖南大学校园

湖南大学校园

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四大书院”说法众多,唯岳麓书院始终名列其中),始建于北宋开宝九年(976年),历经宋、元、明、清各代。迨及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改为湖南高等学堂(后湖南大学),至今已逾千年,是名符其实的“千年学府”。

历代关于四大书院的不同说法

岳麓书院全国重点文保单位的石牌

历史

  • 宋太祖开宝九年(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原僧人办学的遗址上创建岳麓书院,是为书院的开端。
  • 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宋真宗亲自召见山长周式,赐对衣鞍马、内府书籍,亲书“岳麓书院”匾额,书院之名始闻于天下,有“潇湘洙泗”之誉。
  • 两宋之交,岳麓书院遭战火洗劫,宋孝宗乾道元年(1165年)湖南安抚使知潭州刘珙重建岳麓书院,延聘著名理学家张栻主教。
  • 乾道三年(1167年),朱熹来访,与张栻论学,历时两月,史称“朱张会讲”(又称岳麓会讲)。
  • 宋光宗绍熙五年(1194年),朱熹任湖南安抚使知潭州,重整岳麓书院,并在书院讲学,颁行《朱子书院教条》。
  • 淳祐十年(1246年),宋理宗赐“岳麓书院”匾额。
  • 明武宗正德二年(1507年),王阳明谪贵州龙场,途经湖南,讲学岳麓。
  • 嘉靖九年(1530年),明世宗御赐“敬一箴”(即程子四箴)。
  • 万历十年(1582年),张元忭讲学岳麓。
  • 天启元年(1621年),邹元标讲学岳麓。
  • 崇祯十一年(1638年),王夫之求学岳麓。
  •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康熙赐御书“学达性天”匾,及御书《十三经》等。
  • 乾隆八年(1743年),乾隆赐御书“道南正脉”匾。
  •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湖南巡抚赵尔巽改岳麓书院为湖南高等学堂。

清代岳麓书院大事记

朱张会讲,又称“朱张岳麓会讲”。南宋最早的书院会讲之一。乾道三年(1167年),朱熹闻张栻得胡宏之学,专程自福建崇安去长沙访问主教岳麓、城南书院的张栻,就《中庸》之义的“未发”、“已发”及察识持养之序等问题进行讲论,据称“三日夜而不能合”(清王懋宏《朱子年谱》)。
经过诘难辩论,朱熹对张栻的“性为未发,心为已发”,“先察识后持养”等观点曾表示赞同,称:“荷敬夫(张栻)爱予甚笃,相与讲明其所未闻,日有问学之益。”(《朱文公文集·与曹晋叔书》)由此开启湖湘学派与闽学的交流,对两派学术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张栻雕像特写

最近刚好在读王曾瑜的《宋高宗传》一书,得知张栻是张浚的儿子。真应了那句“父是英雄儿好汉”,这个圈子很小啊!
张浚为南宋初名臣。主张抗金北伐,提拔重用了岳飞,韩世忠等。秦桧当权时,谪居近二十年。高宗禅位,孝宗继位后再获起用,奉命督师北伐。

建筑

岳麓书院坐西朝东,背靠岳麓山,东邻湘江(可能因为泥沙不断淤积,目前据湘江岸边还是很远了)。在布局上采用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书院的正门入口,在湖南大学的北边。书院的另外一个入口(西门)在岳麓山风景区的爱晚亭景点附近。

湖南大学校园导航图。1为岳麓书院所在。

岳麓书院全景俯瞰图

岳麓书院旅游全景图

大门

岳麓书院中门外景

门额“岳麓书院”为宋真宗赐书,大门两旁悬挂有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为清嘉庆年间(嘉庆十七年,1812年,袁名曜任山长)山长袁名曜与其时书院学生张中阶集字合撰而成。门额与对联原物均在抗战期间被日军战机炸毁,现物为1984年根据老照片复制而来。

惟楚有材:语出《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虽楚有材,晋实用之”。惟,语首助词,无实际意思。
于斯为盛:语出《论语·泰伯》:“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于斯,这里的意思。
“惟”与“于”不能相对,此联对仗并不工整,为流水对,胜在气势大。

宋真宗的赐书“岳”字写作“嶽”,其实此并非岳的繁体字,而是在指代五岳时的专用字。“山
”字头下一个监狱的“狱”字,从山,獄声。此处的“嶽”指南岳衡山,前面提到岳麓山是衡山72峰之一。麓则是山脚,“回雁为首,岳麓为足”。除了五岳,其他岳的繁体字均不能使用此字。比如应该写作岳飛岳陽樓

明石刻宋真宗赐书“岳麓书院”

二门

大门之后即为二门。宋元时此处为礼殿所在,明代嘉靖元年(1527年)在书院左面扩建文庙,礼殿搬迁,此处始改建为二门,抗战时被毁,1984年重建。正上方悬“名山坛席”匾,两旁有对联“纳于大麓;藏之名山”,背面有“潇湘槐市”匾,两边有清代山长罗典所撰的对联:“地接衡湘,大泽深山龙虎气;学宗邹鲁,礼门义路圣贤心”。

二门正面

“名山坛席”匾,撰者无法考证,原匾为清同治七年所制,抗日战争期间被毁,现匾为1984年集清代著名书法家何绍基字而成。
纳于大麓:语出《尚书·尧典》:”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迷。” 藏之名山:语出《史记·泰史公自序》:”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名山”典出《穆天子传》,指帝王藏策之府,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国家档案馆和图书馆。

二门背面

“潇湘槐市”匾。原为清代学监程颂万撰书,抗战期间与二门同毁,现匾为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楚图南补书。
“槐市”指读书人聚集和书籍集散的地方,“潇湘”泛指湖南。
汉武帝时期,在都城长安设立太学后,学生规模不断扩大。至成帝时,人数已达数千之众。众多太学生聚集一地,扩大了对书籍的需求。于是在太学旁形成了包括买卖书籍在内的综合性贸易集市,因其地多槐树而名“槐市”。

讲堂

讲堂

讲堂位于书院的中心位置,是书院进行教学和举行重大活动的核心场所。自书院创建初始,即有“讲堂五间”。张栻、朱熹曾在此举行“会讲”,开中国书院会讲之先河。

檐前“实事求是”匾,为民国年间(1917年)湖南公立工业专门学校校长宾步程所书。曾作为岳麓书院在转制时期的校训,据说对当时寓居于书院的毛泽东影响很大,后成为毛泽东思想的核心组成部分。

讲堂中央,“学达性天”匾为清圣祖康熙御书。“学达”的意思是“下学上达”,而“性天”语出《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据《皇清文献通考》卷七十三载:“(康熙)二十五年,颁发御书‘学达性天’四字匾额于宋儒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邵雍、朱熹祠堂及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并颁日讲解义经史诸书。”

“道南正脉”匾,清高宗乾隆御书。意为岳麓书院坚持传播的朱张湖湘学派是理学南传的正统,是对岳麓书院重要地位的官方认证。

现“学达性天”匾为根据老照片复制的,“道南正脉”匾为原物。

讲堂

讲堂内匾额

讲堂内部

湖湘学派传承关系

教学斋及半学斋

讲堂左右两边分别是半学斋和教学斋,原为师生的居所。现存建筑为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书院改制为学堂时所建。“教学斋”斋名出自《礼记·学记》,“半学斋”斋名源自《尚书·说命下》。

半学斋入口

学斋

御书楼

御书楼即藏书楼,位于讲堂后面,同一中轴线上。中国古代书院历来有讲学、藏书、祭祀三大功能。宋真宗赐书后更名“御书阁”。现“御书楼”三字是集朱熹字所成。

御书楼

讲堂与御书楼左侧有六间祠,亭,堂,作祭祀用。分别是濂溪祠,四箴亭,崇道祠,六君子堂,船山祠及慎斋祠。

濂溪祠

专祀周敦颐(字濂溪),清嘉庆十七年(1812年)始建,祠内悬有“悠然会太极”匾,祠内壁上有《移建濂溪祠碑记》石刻。

濂溪祠

濂溪祠

四箴亭

专祀程颢、程颐。四箴是二程根据孔子“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发展而成的道德戒律,即视箴、听箴、言箴、动箴。

四箴亭

四箴亭

崇道祠

又称“朱张祠”,专祀朱熹、张栻。元延祐元年(1314年)建诸贤祠于讲堂左侧,合祀朱张及书院建设有功之臣。明弘治七年(1494年),始建专祠于讲堂后,后毁。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布政使觉罗敦福重建于今址。

崇道祠

六君子堂

始建于明嘉靖五年(1526年),祭祀的六位对书院发展和建设有功的先儒:朱洞、李允则、周式、刘珙、陈钢、杨茂元。清嘉庆十七年(1812年)重建于今址。

船山祠

专祀王夫之。祠庙原为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创建的湘水校经堂,湘水校经堂搬迁后,辟为船山祠。

慎斋祠

专祠岳麓书院山长罗典。罗典(1719-1808年)字徽五,号慎斋。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始任书院山长,凡二十七年。

慎斋祠

文庙

文庙,即孔庙,祭祀孔子。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封孔子(前551-前479)为文宣王,因称孔庙为文宣王庙。岳麓书院文庙位于书院左侧,据说是中国规模最大,建筑规格最高的一座书院文庙。很不巧,参观时,文庙正在施工修缮,只能从外面看看。

孔庙大成门

孔庙大成殿

园林

麓山寺碑亭

位于书院后花园南侧。明成化五年(1469年)知府钱澍始建,现存建筑为1962年重建。亭内竖有著名的“麓山寺碑”,为唐代著名书法家李邕撰文、书丹并镌刻,史称“三绝碑”(称三绝碑的很多)。历代许多大书法家都曾前来瞻仰临摹,米芾于元丰三年(1080年)专程前来临习,并刻”襄阳米黻同广惠道人来,元丰庚申元日”16字于碑阴。“麓山寺碑”原刻在麓山寺中,后移至书院右侧,明知府钱澍建亭护碑。麓山寺在岳麓山上,后文记述岳麓山时再详细介绍。

麓山寺碑亭

麓山寺碑局部。因铁门铁栅栏围蔽保护着,不好拍摄

百泉轩

百泉轩为历代书院山长的居所。

百泉轩

百泉轩临水一面

时务轩

纪念清末维新派的时务学堂而建的纪念性建筑。

时务轩

爱晚亭

出书院后门(西门),沿石径上行200米,便是爱晚亭。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岳麓书院山长罗典创建。原名红叶亭,后湖广总督毕沅据唐代诗人杜牧诗《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改为爱晚亭。爱晚亭在中国亭台建筑中,影响甚大,堪称亭台之中的经典建筑,是中国四大名亭之一。(后另文记述岳麓山时再详细介绍爱晚亭,这里略微带过。)

爱晚亭

中国书院博物馆

书院大门入口右侧新建有中国书院博物馆,展示中国书院历史文化。

中国书院博物馆

中国书院博物馆

中国书院博物馆

中国书院博物馆

拾遗

岳麓书院一景

岳麓书院一景

岳麓书院一景

岳麓书院一景

岳麓书院一景

岳麓书院一景

岳麓书院一景

岳麓书院一景

岳麓书院一景

岳麓书院一景

岳麓书院一景

岳麓书院一景

岳麓书院一景

岳麓书院一景

岳麓书院一景

岳麓书院


参考资料:

  1. 知乎关于“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的讨论:“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之出处考证,湖北湖南,那个盛?
  2. 维基百科:岳麓书院
  3.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网站
  4. 纪录片:岳麓书院
  5. 岳麓书院官方微信公众号文章:在千年庭院等一场雪
  6. 岳麓书院官方微信公众号视频:雪后初霁,欢迎来到童话里的书院!
岳麓山 光孝寺相关资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