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祖庙

佛山,即有佛之山。从前的佛山,只是今天禅城的祖庙街道这一区域。而禅城,即“禅之城”。

据李待问(曾任明朝户部尚书,1582—1642,广州府南海县佛山镇人)主持编修的地方典籍《佛山忠义乡志》记载,东晋隆安二年(398年),有西域僧人三藏法师达毗耶舍尊者来到塔坡岗(今塔坡街)结茅讲经,后僧人西还。至唐贞观二年(628年),附近居民在塔坡岗上掘得铜佛三尊及石碑,有石刻对联“胜地骤开,一千年前,青山我是佛;莲花极顶,五百年后,说法起何人”,横额“塔坡寺佛”。后来人们重建塔坡寺供奉三尊铜佛,立“佛山”二字石碑,掘井纪念。

佛山

祖庙大修时,李待问题写的对联:凤形涌出三尊地,龙势生成一洞天。

祖庙广场

佛山祖庙是供奉道教崇信的北方玄天大帝(又称真武大帝,玄武大帝等,湖北武当山即是真武大帝的道场)的神庙,又名“北帝庙”,始建于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年左右),是中原人南迁到岭南时所带来的北帝崇拜的产物。明洪武五年(1372年)重修,至清代初年逐渐成为一座体系完整、结构严谨、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庙宇建筑。

之所以称为祖庙、是因为“历岁久远,且为(佛山)诸庙首”的缘故。同时,宋元以后这里一直是佛山各宗祠公众议事的地方、成为联结各姓的纽带,所以佛山人习惯称它为祖庙。

祖庙logo

整个祖庙区域现在增加了很多其他建筑,稍显有点杂乱无章了,西边是新修的正门,有牌坊,周边用绿瓦红墙围蔽。西北角落里有新修的叶问堂,最北端有黄飞鸿纪念馆。而西南端则是清宣统三年(1911年)建造的孔庙,为清末民国初尊孔的场所。整个东边才是祖庙原先的核心建筑–供奉真武大帝的神庙。

祖庙正门牌坊

门口的石狮及绿瓦红墙的围墙

正门牌坊背面

进入正门,首先是一照壁,为石湾制作的陶塑–双龙戏珠。石湾是广东著名的陶都,陈家祠的陶塑大都制作于此处。

双龙壁

照壁旁有一对神兽,原以为是麒麟,查询了下才知道叫獬豸(xiè zhì)。

獬豸

獬豸又称獬廌、解豸,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体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类似麒麟,全身长着浓密黝黑的毛,双目明亮有神,额上通常长一角。
獬豸拥有很高的智慧,懂人言知人性。怒目圆睁,能辨是非曲直,能识善恶忠奸,发现奸邪的官员,就用角把他触倒,然后吃下肚子。能辨曲直,又有神羊之称,是勇猛、公正的象征,是司法公正的象征。

獬豸旁还各立有一个石雕云龙柱,风格样式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黄花岗碑廊里的龙柱
石雕云龙柱

经堂古寺铁塔。经堂古寺即前面提到的佛山初地——塔坡寺,后被毁,仅剩一铁塔,现在被安置到祖庙内。

经堂古寺铁塔

孔庙

古洛兰芝牌坊

此牌坊原立于社亭铺(现佛山市禅城区省元巷)梁氏祠堂内,为梁氏百岁族人梁持璞所建,原名“升平人瑞”牌坊。20世纪80年代,孔庙重修,牌坊迁建于孔庙内,并以新的坊额替换已损的“升平人瑞”。

牌坊为四柱三门楼式石牌坊,明间宽2.2米,次间宽0.8米,小巧精致,极具岭南古建特色。坊檐以石雕斗栱承托,坊额正面题“古洛芷兰”,背面为“季华留芳”,上下透雕龙凤、雀鸟,雕工精细。孔庙一带旧属祖庙铺古洛社,历史上佛山又称季华乡,“古洛芷兰”、“季华留芳”均为对佛山的赞美之词。(据祖庙博物馆网站)

古洛芷兰

季华留芳

石刻麒麟照壁

走过古洛兰芝牌坊,有一红色麒麟石刻照壁,为明代石刻,用红沙岩石雕刻。该石刻原建于佛山城区黄巷口,该地原称麒麟社,此石刻照壁为该社社微。明朝初年,佛山街区被划分为24铺(清代增至27铺),铺下设社,是街区单位,共79社。

明景泰三年(1452年),当时佛山称为季华乡,因平乱有功(1449年佛山保卫战),皇帝敕封为忠义乡,供奉北帝的祖庙敕封为灵应祠。祖庙铺的父老乡绅提议建一座忠义第一社坛以作纪念,并决定雕刻一幅麒麟石壁,以作装饰。即是此麒麟石壁。

石刻麒麟

敕封忠义乡

孔子像

孔圣殿

孔圣殿为单檐歇山顶,面宽、进深各三间。

孔圣殿

孔圣殿飞檐

殿内设有神龛,内置刻于清宣统二年(1910)的孔子石刻像,是按山东曲阜孔庙的孔子石刻像拓本重刻的;像前的镂雕石供案造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

神龛,孔子石刻像,石供案等

殿前石柱础上刻有生动传神的洋人侏儒形象,富有鲜明的时代、地域特色。

殿前石柱,石像

孔圣殿的侧面墙壁的灰塑,屋脊的陶塑以及墙壁的砖雕均具岭南特色,与陈家祠风格完全一致。

墙壁的灰塑

屋脊的陶塑

孔圣殿的砖雕

祖庙核心建筑群

祖庙原本的核心建筑群坐北朝南,中轴线对称分布,前低后高,由南向北排列依次为万福台、灵应牌坊、锦香池、钟鼓楼、前殿、正殿、庆真楼。整个建筑群多用木石材料,斗拱梁架全用坚实的木料接榫构成,殿堂屋脊以石湾陶塑装饰,四周墙壁镶有大量砖雕、灰雕,殿内摆设有木雕、石雕、铁铸、铜铸、锡铸艺术品,堪称一座艺术殿堂。

佛山祖庙是具代表性的岭南建筑之一,被誉为“东方民间艺术之宫”、“岭南建筑艺术之宫”(和陈家祠的定位评价是不是很像!)。祖庙是一个集政权、族权、神权为一体的庙宇,作为佛山的诸庙之首,与佛山的历史紧密相关。

灵应牌坊

前面提到因为在1449佛山保卫战中有功,朝廷敕封祖庙为灵应祠,并于明景泰二年(1451)修建了灵应牌坊,额枋由景泰皇帝亲书“玄灵”、“圣域”,令地方官员每年春秋祭祀。清康熙二十三年维修时,为避讳清圣祖“玄烨”的名讳,把正面额枋“玄灵”改为“灵应”。

灵应牌坊

灵应牌坊背面-圣域

三门

祖庙三门,位于红墙内锦香池北侧,是明正德八年(1513)崇正社学、灵应祠、忠义流芳祠三座建筑物的正门联建在一起的统称。正中为灵应祠的三个拱门,东侧为崇正社学大门、西侧为忠义流芳祠大门。

祖庙三门上的陶塑瓦脊全长31.7米,高1.78米,是我国现存最长的一条陶塑瓦脊,被冠以“花脊之王”的盛誉。

三门前的石狮

花脊局部

花脊一角

庆真楼

庆真楼位于正殿后方,建于清嘉庆元年(1796年),为供奉北帝圣父母(明真大帝、善胜皇后)的神殿,是祖庙古建筑群中年代最晚的一座建筑。

庆真楼匾额

庆真楼是祖庙古建筑群最后方且最高的建筑,作为整组古建筑群的有力靠背和视觉收束点,使整组建筑在空间形态上得以完善。在佛山古八景中,曾有“庆真楼观”一说,庆真楼高16.63米,在清代是佛山古镇最高的建筑,站在庆真楼上,可俯瞰佛山镇全景。

花脊

花脊

黄飞鸿纪念馆

庆真楼后边,祖庙最北端,2001年前后建成了黄飞鸿纪念馆。

黄飞鸿铜像

黄飞鸿画像

其他

“节孝流芳”牌坊

从黄飞鸿纪念馆纪念馆出来,靠右走,有一座“节孝流芳”牌坊。这座牌坊原在佛山顺德区龙江镇,乃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为旌表尹廖氏节孝所建,坊额题“节孝流芳”四字。

牌坊为歌山顶四柱三间三楼式石牌坊,石材有花岗岩和灰沉积岩两种,面亮7.96米。各楼檐下的斗拱以至额枋、雀替等构件均为灰沉积岩,坊额上下左右均雕刻人物故事,其中有“琴棋书画”、“八仙”等历史故事,工艺精巧细腻,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节孝流芳”牌坊

碑廊

继续往前,是一长长的碑廊。根据《佛山文物志》记载,1982年,佛山市博物馆把在城区收集到的碑刻,选择了其中较完整的23块,陈列在祖庙,设立碑廊。

碑廊

“褒宠”牌坊

“褒宠”牌坊建于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原为佛山仙涌铺大塘前(现佛山市市东下路仙涌街)郡马梁祠牌坊,1972年迁建至此。为四柱三门楼式石牌坊,面宽28.5米,牌坊装饰大量采用砖雕技艺,雕刻内容丰富,有鸟兽花卉、故事人物等,颇具匠心。坊额正面石刻“褒宠”二字,乃明代正德皇帝朱厚照敕书,背面阴刻196字,内容为正德皇帝对梁焯出色表现的嘉奖,乃郡马梁氏家族为显耀梁焯所获荣誉、追念他的功绩所立。

梁焯,字日孚,自少颖悟能文,明正德甲戌年(1514年)中进士,授礼部主事。性情刚直,尽忠职守。嘉靖七年(1528年)去世。

“褒宠”牌坊

叶问堂

最后回到西门,西门左侧,有2002年建成的叶问堂。

叶问堂

叶问像

遗珠

飞檐

石狮

石狮

醒狮台

南泉古庙

金花古庙

超幽


参考:

  1. 佛山市祖庙博物馆
黄埔军校 一片春云凝紫气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