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祠

陈家祠是广州岭南建筑文化的代表,来广州多年一直没机会一睹其芳容。刚来广州时,赶上为迎接亚运会,陈家祠围蔽整治,后来地铁建设,周边继续围蔽施工。再后来,种种原因,一直没能参观陈家祠。直到上周(2023年3月12),终于成行。

陈家祠

陈家祠,位于广州传统文化聚集区域–西关,具体位置是荔湾区中山七路。附近有以陈家祠命名的地铁站,是广州地铁1号线和8号线的换乘站。

陈家祠门匾上题写悬挂的正式名称是陈氏书院。是祠堂,还是书院,仰或其他,有不同说法。比较权威的意见是,陈家祠既没有传统书院的功能(不是陈氏子弟读书的地方),也不同于明清时期在华南地区广泛存在的宗族祠堂,它是清末华南地区流行的合族祠。

陈家祠门匾题名--陈氏书院

所谓合族祠,又称联宗祠,是指联宗所修建的祠堂,即是指“在非常广大的范围内,以同姓为条件,将血缘关系不明确的远在各地的同姓宗族结合起来的一种组织,是在各宗族的上层构造之上建立的象征同姓各宗族团结的组织”,合族祠与其他普通宗祠的不同之处,就在于“构成合族祠的族人,不仅不一定能认可相互间确实的血缘关系,甚至还在充分意识到这一点的同时,利用同姓之一条件,通过对远祖的祭祀来实现联合。”

合族祠明清时期兴起于广州一带(省城),它由数县或数十县同姓族人捐资合建,各地族人以“房”的名义参与(一般一村一“房”,也有观点认为以县为单位)。祠堂中供奉的,或是传说中的远祖,或是入粤始祖(相对中原地区,年代不太久远)。

清光绪年间合族祠在广州城的分布,图中红色圆点。

各“房”花钱购买在祠堂内供奉祖先牌位资格,通常以认捐数额确定排位顺序,钱多者居中,钱少者靠边。买卖牌位,成了建造合族祠的重要环节和主要资金来源,同时也决定着祠堂的规模和建设进度。陈家祠供奉的祖先牌位,据说一度达到一万两千余个。当然这些牌位现在都看不到了(收归国有,陈家祠现在的另外一个名称是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四十两银子购得正座神龛牌位.图片来源见文后参考资料.

陈家祠的标志形象

这种超越社区、地域的同姓组织,很容易走向结党营私。祠堂内时常留宿各地族人,鱼龙混杂,很容易对当地社会治安造成不良影响。自乾隆中期开始,一些合族祠因“把持讼事,挟众抗官”,屡屡引发官府的禁祠行动。由于官方禁止修建合族祠,各姓宗祠为了免于销毁,纷纷改称“书院”,“书室”。陈家祠之所以不称祠堂而称书院,就是为了避嫌。这也成为清代后期合族祠命名的通行做法。所以清代,特别是清代末期广州城中众多的姓氏书院,大都是合族祠,有书院之名,却无书院之实。

当然,据《议建陈氏学院的章程》,为了名实相顾,陈家祠也“多置产业,为作育人才经费款。……仍增设内试寓,以便各房赴考。”

陈氏书院税田界碑,发现于南沙区万顷沙镇

清人陈际清《白云、越秀二山合志》
广州自耿尚屠城以后,城中鲜五世萃居者,故无宗祠,有则合族祠耳。

《(香山)程氏族谱》
合族祠在省城归德门内魁巷北向,门首署曰‘程氏书舍’。

《羊城庐江书院全谱》
庐江书院者,省垣合族祠也。

《南阳叶氏宗谱》
书院与家塾设建,原为应试居住及合族受屈讼事与输粮往来暂寓。

陈姓是岭南望族,为广东第一大姓,有“天下李,广东陈”之说。(据2018年统计,广东共有陈姓人口848.48万,占总人口的7.71%,居第一位,同时广东也是陈姓第一大省。)陈家祠始建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光绪二十年落成,由当时广东72县陈氏宗族共同捐资兴建,除了供奉祖宗牌位,祭祀祖先,也为陈氏子弟赴省城备考科举、候任、交纳赋税、诉讼等事务提供临时居所。

布局结构

陈家祠坐北朝南,整体上看建筑平面呈正方形,长宽均为80米,3路3进(左中右3路,前中后3进),分隔成9间厅堂,6个院子,主体建筑面积6400平方米,加上左右两边的的长廊及厢房,总建筑面积达8000平方米左右。整体上三进两廊的合院布局属于典型的广府风格。(中国古代民居风格

陈家祠布局结构图

门前广场

门前留有宽阔广场,主要用来安放石制旗杆夹并竖旗,旗杆上镌有中举人的姓名,名次以及中举年代,昭示着陈氏族人的荣耀。

古代的科举考试,于祠堂前竖旗杆是宗族荣誉的标志。考生科场高中获得朝廷赏赐,族人方能在祠堂前为其设立旗杆,升旗表彰以光宗耀祖。根据成绩等级,旗杆有一斗、二斗、三斗、四斗之分,其中四斗是最高等级,旗杆都是成对竖立,正所谓‘才高八斗’。

陈家祠广场前的旗杆为木制,年代久远,早就不见了踪迹。现在摆放的两墩石制基座,及四斗旗杆和三斗旗杆各一对,是根据历史照片复原的。其中四斗旗杆为“光绪壬辰科贡士殿试一甲第三名赐进士及第翰林院编修臣陈伯陶立”,三斗旗杆为“光绪甲午科赐进士翰林院庶吉士臣陈照常立,光绪甲辰恩科钦点翰林院庶吉士著授职编修并赏给侍讲衔臣陈启辉立,光绪戊申会试考列最优等第一名宣统元年殿试一等第二名钦点翰林院编修臣陈振先立”。

广场前“四斗旗”的石制旗杆夹

9间厅堂,分别是首进正厅,及首进东西两厅,中进正厅,中进东西两厅,后进正厅,后进东西两厅。除了中进正厅(聚贤堂),后进正厅(祖堂)基本还保留有原样外,其他各厅均被占用布置成了展厅,用于展示岭南地区的工艺艺术(广绣,象牙雕刻,彩瓷等)。

聚贤堂

聚贤堂是陈氏族人春秋祭祀、聚会议事的地方,为整座祠堂最重要的厅堂。堂前有石构月台。

聚贤堂

月台望柱的柱头两侧头雕为小狮子形象,其他雕塑还有菠萝、仙桃,佛手等。富有南国风情。

月台望柱柱头的头雕小狮子

祖堂

第三进(后进)中间,就是后堂,是陈家祠堂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因此称为祖堂,完工于陈家祠开工建设的当年,是三进主要厅堂中历史最早的。后堂在建筑规制上与聚贤堂基本一致,只是缺少了门前的月台,但基础比聚贤堂明显抬高,体现了后辈对祖先的敬仰和尊重。

神龛

艺术特点

按照专家学者的说法,陈家祠堂集岭南建筑工艺装饰之大成,展现了建筑装饰的高超技艺,有“三雕二塑一铸一画”之说,俗称陈家祠“七绝”。分别是木雕、砖雕、石雕、陶塑、灰塑、铜铁铸及彩绘壁画。这些建筑装饰在陈家祠随处可见,堂、院、廊、厅、门、窗、栏、壁、屋脊、架梁等无处不见,无处不有,真可谓花(画)团锦簇,繁花(画)似锦,当然,众多的雕梁画栋,感叹技艺高超,精美绝伦之余,会不会觉得太过繁琐,有连篇累牍之感,那就见仁见智了。

木雕

木雕是陈家祠是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一种建筑装饰,陈氏书院室内的屏风、梁架、驼墩、雀替、龛罩、花罩等,广泛采用了木雕装饰。

首进头门的四扇木雕屏风

神龛外饰大型木雕镂通花罩

木雕灯笼

室内木雕梁架

木雕梁架

砖雕

陈家祠砖雕属于广东砖雕,以精心制作的水磨青砖为主要材料,雕刻非常精细,细如发丝,所以又被称为“挂线砖雕”。

陈家祠的砖雕主要是分布在外墙、墀[chí]头等处。正面外墙上有6幅大型砖雕,并配有不同字体的砖雕书法诗文。左边依次是《松鹊图》《梁山聚义图》《梧桐柳杏凤凰图》,右边是《百鸟图》《刘庆伏狼驹图》《五伦全图》。

《松鹊图》以松树和喜鹊构成主要图案,寓意长寿吉祥。

松鹊图

《梁山聚义图》表现的是梁山好汉在“托塔天王”晁盖的带领下,正在“聚义厅”畅叙的情景。

梁山聚义砖雕

《梧桐柳杏凤凰图》以梧桐、柳树、杏树和凤凰构成主要图案,寓意喜事连连。

梧桐柳杏凤凰群图

《百鸟图》以鸟、松树、竹子等为雕刻的对象,寓意家族兴旺发达。

百鸟图

《刘庆伏狼驹》砖雕取材自历史故事,描写北宋年间,西夏国送给宋王朝一匹称为“狼驹”的烈马,声称如果不能降伏此烈马,西夏国就兴兵攻打中原。结果勇将刘庆制伏了“狼驹”,西夏国只好臣服于宋朝。砖雕刻画了40多个人物,中央站立的是兴高采烈的刘庆,旁边是西夏官员沮丧地看着被降伏的“狼驹”,构图巧妙,形象逼真,雕刻细腻。

刘庆伏狼驹

《五伦全图》雕刻有凤凰、仙鹤、鸳鸯、鹁鸪和黄莺五种禽鸟,这几种禽鸟在古代代表着五伦又称五常,意在提醒人们要注意遵守五种人伦准则。

五伦全图

墀头砖雕

石雕

陈家祠的石雕多采用上等的花岗石。花岗石耐磨、耐酸、耐风化,不怕风雨侵袭,是岭南建筑中最常用的建筑材料。

陈家祠的石雕主要分布在台基、台阶、垂带、墙裙、柱础、檐柱、券门、以及柱子上方的月梁和雀替上,尤其是受阳光暴晒和风雨侵蚀的部位,大都采用有精美雕刻的石构件。

大门口的一对石狮

大门口的一对石狮

门口抱鼓石及基座上的石雕

石制梁架一角

狮子形象的石雕斗拱

石雕

赵彦求寿石雕

陶塑,灰塑

广府传统建筑最亮眼的地方是它的脊饰,即屋脊的装饰,主要分为陶塑和灰塑。一般屋脊的上部陶塑(花脊),是事先烧制做好,然后现场安装的。下部为灰塑(脊座),为现场制作。

陶塑

屋脊的陶塑主要内容是动物,以及戏曲人物场景。为了人仰头观看时能有更好的视觉效果,陶塑的这些立体形象均不是垂直站立的,有一定的倾斜角度。图中比较高大突出的动物是鳌,寓意陈氏子孙科举中独占鳌头,金榜题名。

屋脊的陶塑及灰塑

屋脊的及灰塑

陶塑“鳌头”特写

陶塑一般提前烧制,会加上制作商号名称及时间。

陶塑及灰塑

屋脊的陶塑,下面的百子千孙为灰塑

陶塑及灰塑

灰塑,民间俗称“灰批”,是从实际功能需要演变而来的。可以掩饰屋脊和瓦面的接缝,提高防水、防风性能,采用砖瓦覆盖叠压并涂抹灰浆的方法,形成高企的屋脊,进而在上面塑形赋彩成为装饰。

灰塑《羊城首景图》,包含了粤(越)秀连峰、五仙霞洞、镇海层楼,清代羊城八景中的三景。

灰塑羊城首景图

陈家祠灰塑的主要位置包括正脊,垂脊,连廊,廊门,山墙和墙楣。

大门正脊灰塑“福禄寿图”

垂脊的灰塑

垂脊的灰塑

陈家祠北面外墙是整座建筑的背立面,为避免产生大面积墙体的单调和生硬感,在檐下做灰塑装饰带,俗称“花托”。

外墙檐下的灰塑

铜铁铸,彩绘壁画

陈家祠的彩绘壁画及铜铁铸比较少,彩绘主要是大门上有一对高达4米的彩绘门神,以及东、西厢房还有两幅彩绘壁画,分别是“王勃写《滕王阁序》”和“夜宴桃李”。

参观时大门向里打开,没有留意门神,所以没有拍摄照片,另外那两幅彩绘壁画也没拍摄。

而铜铁铸主要用在聚贤堂前的月台以及连廊。

铁铸连廊

陈家祠所在位置应该是处于白云机场某个航向上,拍照时频繁有飞机入镜。历史文化与现代技术遥相呼应,也别有趣味。

飞机

又见飞机

还是飞机

最后,我们再从整体上欣赏下陈家祠。

陈家祠

陈家祠

陈家祠

陈家祠

陈家祠

陈家祠


参考资料:

  1. 百粤冠祠陈家祠——广州通史系列讲座
  2. 清代联宗中的“房”与合族祠的运作——以广州唐氏乡贤祠为中心
  3. 陈家祠的故事系列(六)——木雕故事
  4. 陈家祠的故事系列(五)——石雕故事
  5. 陈家祠的故事系列(四)——砖雕故事
  6. 陈家祠砖雕——广府传统建筑装饰的杰作
  7. 陈家祠的故事系列——陶塑故事
  8. 陈家祠的故事系列——灰塑故事
  9. 陈家祠的故事系列(九)——彩绘与铜铁铸故事
  10. 灰塑景观
一片春云凝紫气 广州的中轴线

  评论